(资料图片)
24岁的杭州女孩郑灵华,曾因粉色头发而遭遇大规模网暴。近日,一则关于她的、令人心碎的消息传来。郑灵华的朋友小唯在社交平台写道,“我以为她出院后想断开网络世界清静清静,没想到等来的是她父亲的一通报丧电话……”据报道,这一消息得到了郑灵华一位高中挚友的证实。
这样的结果,无疑既让人痛惜,又令人唏嘘。每当有类似事件,我们总是忍不住慨叹:多好的一位姑娘。逝者已矣,我们已经无法清晰地知道,导致她最终离世的,到底是网暴的因素多一点,还是抑郁症的因素多一些,但从报道可以看出,网暴又是导致抑郁症的因素,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去年7月,郑灵华在爷爷的病床前记录下了和爷爷分享录取通知书的瞬间,照片里的她留着粉红色头发。没想到内容被盗用,许多人针对她粉红色的头发,辱骂她“陪酒女、夜店舞女、不正经人、妖精、红毛怪……”还有人造谣“老人带病考取研究生,还娶了一个小女生”。那些脱口而出的偏见、嘲讽、羞辱,都化作了利剑,一次次扎在了女孩心上。
郑灵华不是不够坚强,也不是没有做过反击。相反,她曾非常努力地维权,把各个平台上的诅咒和辱骂用截屏或录屏的方式保存下来,打印成厚厚一本,在律师的帮助下,要求平台提供侵权人和网暴者的信息。她也不是没有尝试过从抑郁状态走出来,她曾一度尝试卸载各个APP,用雅思课、健身课填充时间,但那些网暴言论如噩梦般挥之不去。
也正是因为网暴和抑郁之间有着联系,对于这类抑郁症的治疗不仅应该是医学意义上的,还应该有社会学意义上的。比如,最直接的,透过郑灵华的案例,我们到底应该打造一个怎样的网络发言空间?如果只是单纯地指望受害者自己去维权,就等于是一个人和庞大的网络恶意作战,处于极其弱势的地位。
而最糟糕的结果莫过于,被网暴的受害者离开了,那些网暴言论还在继续。据报道,在某平台上关于《95后女生因染粉红色头发被网暴》的问答中,仍不断有人持续发表如下言论,“看照片确实像陪酒的,一看就不是正经女人”“这个事件花多少钱策划的?”……
面对这样一个结果,我们还是要做些什么。针对那些典型的、已经形成了一定舆论规模的网暴事件,或许我们应该尽快走出“当事人是否诉诸法律”的被动模式,开辟公益的或者属于公共责任的维权通道,主动为受害者提供帮扶力量,通过强有力的司法主动,对网暴形成强大的法律震慑。
郑灵华努力过,但没能熬过。接下来,我们也该努力了,不能轻易放过那些“刽子手”。不为别的,就为避免我们每个人成为下一个郑灵华。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翟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