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泰酸刺沟电厂二期1000千伏送出工程是蒙西至天津南特高压输电通道配套工程,每年可向华东、华北地区输送电量66亿千瓦时,助力当地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图为正在进行的工程施工现场。新华社
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创新,能源和电力行业是关键。近日,由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举办的中国电力建设发展大会以“赋能电力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科技创新与数智化转型。与会人士表示,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新增装机和新增发电量的主体,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的逐渐增加,能源结构将日趋完善,新能源将代替煤炭成为新的翘楚,未来电力将更加绿色和低碳。
【资料图】
实现“双碳”目标
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首届诺贝尔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获得者、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大会上表示:“当前,能源行业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电力建设行业碳排放在能源行业中的占比超过40%,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电力建设是排头兵。”过去10年来,电力建设领域积极推动行业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坚持安全降碳,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推动煤炭清洁利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在解振华看来,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新增装机和新增发电量的主体,未来随着这一比例的逐渐增加,能源结构将日趋完善,新能源将代替煤炭成为新的翘楚,未来电力将更加绿色和低碳。
对此,解振华进一步解释说,电力建设行业在发展路径上要构建科学有效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全面提升电力工程低碳设计水平,大力推动低碳施工工艺及方法应用,不断提高电力建设的智能化水平,持续加大绿色能源的使用比例,加强新材料、新装备碳减排功效研发及应用,加强电力建设全周期的生态保护,推行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前瞻性能源技术创新力度,持续加强低碳人才能力建设,加强低碳建设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并完善电力建设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努力探索电力建设行业节能降碳空间。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进程已全面启动并加速推进。在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余兵看来:“电力建设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余兵认为:“电力建设质量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目前,全国在建规模以上电力工程近6000个,包括大量电源、电网项目,没有过硬的建设质量,投产后必将影响电力设施甚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建设领域科技创新是快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保障。”他表示,当前电力建设工程更多使用盾构机、无人机放线等先进装备和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加快了电力工程建设进度。
此外,余兵还提到:“电力建设降本增效有助于实现新型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战略目标,施工的工艺改进、方法优化、方案完善,减少了原材料消耗,降低了碳排放。”我国能源电力绿色低碳发展处在全球能源转型最前沿
电力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电力建设的关键支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介绍,我国实现了发电装机容量十年翻一番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实现了电力技术和装备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135万千瓦高低位布置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投入运行,煤电超低排放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电机组投入运行,水电工程建设能力和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成套制造能力领跑全球;全面掌握1000千伏交流、±1100千伏直流等级的输电技术,世界首个±800千伏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工程成功投运,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世界领先;全球单机容量、风轮直径最大的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完成研发并下线;晶体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创造26.8%的世界最高纪录;全球首个具有四代技术特征的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核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主要技术和安全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能源电力绿色低碳发展也已经处在了全球能源转型的最前沿。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邓建玲指出,我国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坚实步伐。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增长2.8倍、占比超过5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了7.8个百分点、达到17.5%。特别是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连续3年超过1亿千瓦,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年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同时,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占到了全球市场份额的70%。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折算的碳减排量、出口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少的碳排放量,合计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电力建设需企业共同构建和推动
电力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共同构建和推动,近年来,行业企业不断创新落实“双碳”目标的探索实践,加快推动电力建设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贺晓柏看来:“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重点在于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格局、以绿色高效为导向的能源消费生态、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能源技术变革、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的能源治理体系。”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电力生产绿色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生产消费数字化的平台枢纽。贺晓柏认为,数字化绿色化“两化协同”是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两型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两型建设”效能的关键所在。贺晓柏认为:“数字电网是‘两化协同’的集中体现,在‘两型建设’中正在发挥关键载体作用。”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要勇于担当起“三大责任”,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见效,提高核心竞争力。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树彪表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在部分社会资本看不到、不敢做、不想做的关键领域,整合集聚创新资源,攻关“卡脖子”技术,布局战略性前沿技术。
国家能源集团则在能源电力安全底线思维下通盘谋划,主动担当能源基石、经济标兵、转型主力、创新先锋、改革中坚和党建示范,坚决扛牢“能源供应压舱石、能源革命排头兵”公司使命。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冯树臣介绍,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资源禀赋,集团实施以煤炭保能源安全、以煤电保电力稳定、以多元快速保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以一体化数字化保公司综合实力提升、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四保一大”发展路径。
谈及未来电力行业的建设方向,杨昆提出,一要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助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形成以电为核心,煤、油、气、核、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新型能源体系;二要践行“忠诚担当、求实创新、追求卓越、奉献光明”的电力精神,用更多凝聚中国创造、体现中国质量、代表中国品牌的大国重器、大国工程,为中国电力事业发展再立新功;三要持续提升电力工程建设质量。
电力建设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会长王思强表示,未来要聚焦主要矛盾,推动创新发展,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坚持系统思维,从提高要素流动性以及空间配置效率出发,发挥产业链建设的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此外,还要建立数据市场,推动共享发展,在实现从0到1的突破之后,努力实现从1到N的裂变。
上一篇 : 小米将于3月15日在全球市场推出小米12系列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