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悠久权益投资传统的华宝基金,近年开始涌现新的“名字”,夏林锋是其中一位。
(资料图)
他管理下的华宝生态中国基金,最近四个完整年度,均有着稳健、成熟的业绩表现,同类排名也愈见优势(下表)。
历经市场风格的多次切换而稳居前列,这样的基金经理,业内不多见。
他记忆力超群,十多年前的细节信手拈来,往昔投资的得失“如数家珍”,听他复盘过往投资,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他有独到的研究方法论。倡导从最繁复、最难的细分领域入手把握一个行业。从该领域最有普遍性的错误起底复盘,由难入浅、由险达平,形成超越市场水平的深度认知。
他笃信研究的意义,也善于区分运气和能力。在他看来,真正漂亮的投资是那些可以重复的成功,那不来自于运气,而只源于深度的认真。
夏林锋似乎在抓紧一切时间做投研,包括语速也是常人的两倍水平,和他交流你会感觉到一个真正热爱投资的人的状态:相信研究、相信奋斗、力求上游、不惮于认错。
夏林锋是个爽快人,这点和他初识就能感受到。
他的语速是平常人的两倍,普通人半小时能说5000~6000 字,夏林锋能说1万2千字。
和他交流没有废话,他会直接切入主题,用最直白的话语给出结论,然后顺着逻辑展开,再收住,接着之前的话题继续。仿佛这些话在他脑子里已经打过了腹稿。
他亦会倾听,给出反应和立场,再接着讲述,尤其是涉及到基本面和投资的部分,更是妙语如珠。
和他的对话,就宛如经历一场高质量的大脑风暴,既能获得投资信息的滋养,也能感受到个人的语言色彩,但前提是保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
夏林锋是一个相当善于自省的人。这与他的经历有关。
他本科毕业于西安交大,后来到复旦攻读经济学方面硕士学位。
他在上学时就觉得经济学太有意思,而投资是经济学最佳的社会学“落点”,于是树立进入投资行业发展的目标。
此后,他在研究生期间先后在兴业证券宏观组和东方证券策略组实习,见识了业内知名分析师的风范。
2009年8月,他进入华宝基金,完成第一份买方机构的实习,2010年7月,夏林锋自复旦大学毕业直接加盟华宝基金,自此展开投研生涯。
夏林锋属于那种“看到一会想到十”的人,这个特点在公司研究中是个很好的优点。
他初入公募基金负责的行业是食品饮料,第一个重点推荐的公司是一家奶业的龙头公司。
当时这家奶业公司因连续的“偶然因素”,被“ST”(证券特别处理),市值不到200亿元。
但夏林锋经过仔细研究和现场调研后,确定该公司未来业绩复苏的概率特别大,摘帽后至少有翻倍空间,于是做出重点推荐。
日后这个公司市值果然很快翻倍,为投资团队的业绩做出贡献。
但夏林锋没有止步于此,他在后期长期跟踪这个公司,目睹了这个公司反复震荡后上涨了十倍。
这引发了他深刻的反思,从研究逻辑看,这类公司短期的催化剂,日后再未有如2009~2010年时那么明显,错过十倍股似乎也有合理的原因。
但龙头公司依托自身竞争力,于无声处听惊雷地把业绩持续带上高峰,同步带来了市值的大幅增值,这种投资案例显然值得重视。
经此一役,夏林锋对于一个公司的长期增长潜力、生意模式、管理层的关注度不断加大,为其后续业绩的表现,补上了重要的一环“认知”。
类似的总结案例还有不少。
2014年至2016年,夏林锋的投资换手率较高,其间尝试了一些多样化的投资方法,但最终并不能给基金管理带来太多超额收益,夏林锋最终放弃了一些看上去花哨,但实现效果并不稳定的投资策略。
同样的,2015年的市场异常波动,带来的深度净值回撤,也触发他去思考投资管理的思想和模式,深刻认识市场的“情绪放大器”本质,并进一步调整迭代自己的投资方法论。
日后,他在2018年年初,果断地预判周期下行,建议公司权益投资团队回避地产产业链,也帮助自己掌管的基金平稳度过了那一轮考验。
而在2020年的牛市中,他也秉承一个稳定的心态,坚决地在高峰和热门风口板块上保持距离,基本避免了回撤。
在夏林锋如今的框架里,最核心的是两句话:
1)以终局思维选择标的。
2)以周期思维把握时点。
所谓的终局思维,就是用跨周期的长线的思维去衡量一个公司的价值,站在5~10年后,观察这个公司稳定增长后的业绩情况。
他认为,投资和交朋友一样,不能只是推杯换盏的酒肉朋友,而要找到优秀的可以共同进步的人做朋友。
类似的,挖掘上市公司也应该和长期可持续进步的上市公司为伴,这样的研究特别有效率,投资业绩也有更大的保障。
而所谓的周期思维,则是指要充分理解,一个资产在长期演变的时间段里可能的周期起伏。
即便是伟大的标的,它也会有基本面受到重大考验的时候,也会有价格过于昂贵的时候。
面对这种时候,基金要有一定的“趋利避害”的能力,用周期的思维,把买卖时间把握的更精准些,也让资产的管理效率更高。
夏林锋认为,基金经理的优势,不是在某一个细节挖得很深,而是善于把不同角度的信息和认知,相互之间进行验证和嵌套。这暗暗相合于芒格的格栅理论。
他对保险行业的认知也反映了这种多重信息的处理、消化和迭代。
最早的时候,他受海外投资经验的影响,把内地保险股看作一个长周期增长、渗透率不断提高的行业,而忽略了其周期的波动。
随后经过一系列阅读和复盘,夏林锋得出结论,由于大量保险产品均关联理财需求,所以,国内保险股,目前阶段的收益既和行业景气有关,也和理财市场的周期性波动有关。
换言之,在一定阶段里,保险业长期渗透率的成长故事,可能会让位于利率周期的起伏(投资模型里的权重)。
而顺着同期市场利率周期的起伏来把握保险股的投资节奏,是一个效率更高、成功率更高的做法。
换一个角度看,保险股的投资也反映了夏林锋,在对终局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周期做得更高效的投资方法。
夏林锋对个人能力圈的定义非常严格,不能是熟悉,而必须是非常熟悉的行业。甚至是一旦有机会,大概率能抓住的领域。
按照他的“高标准”,他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四块:地产及产业链、TMT、新能源和连锁服务业。
夏林锋跟踪研究地产及产业链已有十多年经验,在历史上赚过大钱,也曾规避大的风险。同时,2012年出任基金经理助理后,他长期花精力研究的是TMT和新能源。他也是华宝基金TMT组的研究组长,这一块也更容易有超额认知。连锁服务业的认知来自身边的牛股——连锁酒店,发现连锁服务只要不被互联网颠覆,均可复制粘贴并走成长牛股,因此也逐步拓展成为其能力圈。
夏林锋认为,很多行业研究的很多道理是相通的,研究中“第一性原理”很有用。
具体来说,就要有将事情缩减至其根本实质……找出那些最基本的东西的目标和意愿。
在研究行业时,他也总会思考,第一性原理是什么,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比如他看半导体的周期,就看DRAM的价格。
因为,这一数据极具代表性。周期好的时候可以翻倍涨,周期差的时候可以跌50%。
而光伏,他最关注光电转换率,谁在这个方面占得先机,谁就主导行业发展的方向。
大类皆如此,第一性决定了行业最关键的走向。
夏林锋相当相信时间的复利价值,尤其是在研究上。
他认为,研究的复利不仅体现在研究强度(个数)上,也体现在时间的积累上。
“我们固然可以通过研究强度提高积累速度,但这并不能完全弥补覆盖时间的差距。”
“巴菲特之所以厉害,就是活得久、见得多。才知道一些以前不知道的风险。”
他还认为,积累行业认知要从最难的“那块”做起,比如研究TMT行业,最好从电子行业入手,需要分析技术变迁、竞争格局,甚至国际关系;研究新能源可从有色入手,做过供需平衡表,可能对行业的理解会更深刻。
经历各种“磨难”,同时又能反思总结,研究才有积累,水平才会提高。
这些年,他看了非常多的企业史,对阿尔法的理解也在持续加深。
对于个人,他相信“格股致知、知行合一”,对于投资标的,最好多想一层,同时悟到一件事,执行过程也会打折,只是厉害的人打折会少一些。
对于企业家,他相信“身有底蕴、心有不服”,往往会是牛股的起点,特别喜欢老板憋着一股劲的状态。
“大部分老板都有专业能力,当他憋着一股劲的时候,一定能成事。”
“不服是有点用的,自驱是最重要的。”
夏林锋曾经2次对市场“极度乐观”。
一次是在2018年年底。一次是2021年3月底。
2018年时,他对政策的敏感度,帮助他把握了大行情。
“(重要会议)新闻出来当晚,我看了三遍。手机上看一遍,再电脑上看一遍,再打印出来看一遍。我就觉得这(个点位买入),一定能赚钱。”
还有一次在2021年3月底。
在2020年的“茅指数牛市”,他保持了相对稳健的风格,虽然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收益排名并不突出。
2021年春节之后,他业绩反而开始突出。“一方面市场验证了我前期的判断;另一方面,新能源板块我很熟悉,有把握赚钱。”
所以,在2021年春节一个多月后,在市场整体下跌中,他判断一些研究过的新能源龙头股到了“闭着眼睛都能赚”的时刻,遂重仓出击,果然收获颇丰。
展望2023年,他对2023年全年是乐观的。他认为,2023年一定是上涨的,方向没有问题,至于幅度有多大,要边走边看。核心在于,对比2022年,今年的环境明显改善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上一篇 : 河北大学艺术系怎么样2022博士招生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