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度哥
今年以来,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增速放缓,头部企业比亚迪依旧保持了高增速态势。今年前6个月,比亚迪销售新能源汽车125.56万辆,同比接近翻倍。
虽然销量不断创新高,但目前比亚迪的股价已经横盘了两年,资本市场似乎对其有着另一番看法。并且从去年8月开始,“股神”巴菲特便开始不断减持比亚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与此同时,近段时间,友商针对比亚迪高压油箱排放是否达标产生的质疑,以及香港门店遭破坏事件,也让比亚迪的高管多了一些烦恼。
抛开各种争议不谈,对于比亚迪这类依靠重资产运营的企业来说,什么都要做的垂直整合模式恐怕不是最优选择。因为一旦新技术变革来临,过于庞大的身躯或许会让其难以转身。
如今,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逐渐过渡到智能化下半场。然而,王传福却在公开场合称“无人驾驶是扯淡”。反观其竞争对手,特斯拉宣布将自动驾驶技术FSD开放给其他汽车制造商使用,小鹏宣布开放北京地区的城市智能辅助驾驶。
上半场依靠强大制造能力胜出的比亚迪,下半场还能够继续舞蹈吗?
1
坐在风口上起飞
从卖出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用了13年;从第100万辆到200万辆,比亚迪用了1年;从第200万辆到第300万辆,比亚迪仅用时半年。
今年前6个月,比亚迪销量创出自身历史新高的同时,也超过了南北大众销量的总和,为长期被合资品牌压制的国产车争了一口气。
对于为何比亚迪能让国内消费者买单这一问题,似乎可以找到许多理由:拥有电机、电池、电控等新能源车的核心技术,其中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等也加深了比亚迪在消费者心目中“技术派”这一标签。
但不得不否认,比亚迪当下的成绩也是时代馈赠的结果。
近年来,自主品牌逐步向上突破,开始扛起大旗。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虽然不少自主品牌有着很大进步,每家所采取的策略却大相径庭。
比如吉利的策略是收购豪华品牌,然后通过技术下放,成功扶持起高端国产品牌“领克”,也为吉利系列车型打开市场空间;长城则是抓住了国内SUV市场崛起的机遇,打造了哈弗系列多个爆款车型;长安推出CS系列,将科技感、豪华感推向新的高度,并依靠极高的性价比“卷”竞争对手。
比亚迪的发展路径与上述提到的自主品牌大不相同。由于王传福在本科、研究生时期读的专业都与电池有关,在下海创办比亚迪之前,他已经升到了国企总经理的位置,对电池产业的技术以及发展自然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因而比亚迪选择将电池作为切入口,慢慢切入到汽车产业。
早在2004年,王传福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谈到,电动汽车之所以不行,就是因为电池的问题,而他掌握了电动汽车最为关键的部分——电池。
只可惜,彼时国内燃油车蒸蒸日上,加上环保理念不强、配套产业链不完善,电动车对于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来说并不受到重视。不过,颇有商业头脑的王传福也没有一根筋做生意,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燃油车型,也算切入了市场。
真正的拐点还是近些年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短短几年中,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从5%一路飙升至30%。与此同时,比亚迪也决定从2022年3月起停产燃油车,与过去的一个时代做告别。
要知道,在燃油车领域为了博得一点市场占有率,各大车企可谓绞尽了脑汁。好不容易尝到了甜头,又要放弃这条路,全面迈向电动车时代,这是许多车企都无法做到的。
而比亚迪与这些车企不同。一是在燃油车的产品上,比亚迪的产品与友商对比起来没有太强优势,自然更有动力转型;二是比亚迪从一开始就在电池领域深有布局,切入新能源汽车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时也,命也。潜心布局电池20年,比亚迪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风口。
2
“一体化”利与弊
众所周知,比亚迪强大的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模式,即除了玻璃和轮胎这些标准件以外,三电系统、座椅、减震器、雨刮器甚至芯片,都可以部分或者全部靠自己生产。
之所以选择垂直整合模式,似乎和王传福本人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和大多数制造企业一样,比亚迪成立之初,资金成了最大的问题。以镍镉电池自动化生产线为例,一条生产线启动资金动辄就要近1000万元,而比亚迪当时的注册资本才450万元。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王传福采取的策略是自己造一部分设备,另一部分设备用便宜的人工来代替。凭借“买的不如自己造的”这份独特思想,王传福一跃成为“电池大王”,至此之后产业链垂直整合已刻在了王传福的创业基因中。
这种模式不仅拉低了制造成本,还让比亚迪在去年汽车产业最艰难的时刻扬眉吐气了一把:当许多车企还在受到供应链的冲击而交付规模下降的时候,比亚迪凭借产业链的垂直整合,销量不断创下新高。
不过,垂直整合模式也曾给比亚迪带来发展过程中的考验。
2010年,由于产线改造,新品上市一再拖延。为了保障业绩目标,比亚迪不断向经销商压货,导致当年经销商大规模退网,严重影响了比亚迪的利润。
与此同时,垂直整合模式也让产品质量和公司内部腐败问题频发,以至于王传福不得不开展针对事业部的检查,并关停了经营不善的座椅厂。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对于汽车这种重资产制造业来说,垂直整合模式并非是车企的最优解。
以曾经的全球知名手机生产商诺基亚为例,在大势已去后,其高管感慨“我们没有做错什么,但是我们输了” 。其实,诺基亚采取的正是垂直整合模式。当智能手机成为时代潮流时,像诺基亚这种手机产业链各个环节都要自己做一遍的厂商,便很难有转身的机会。
汽车产业也有类似的案例。20世纪20年代,“汽车大王”福特是典型的汽车产业零部件自给自足代表。当时的福特,不仅有发动机、底盘、轮胎等零部件生产厂,甚至还有电厂、炼煤厂、炼钢炉、轧钢厂等配套设施。后来,为了降低负债以及缩短研发周期,福特逐渐将零部件生产外包,便于以更快的速度推出新品,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
这或许也是巴菲特常说带轮子的股票不要买,而会偏好苹果这类将供应链“外包”、依靠轻资产运营的企业的原因。
换句话说,巴菲特只会在确定性时期投资能够通过产能扩张提升利润的项目,然后在增速接近拐点时退出,毕竟重资产运营模式对于技术变动的抵抗力很低。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巴菲特不断卖出比亚迪:完整地享受到电动车市场爆发增长的红利后,无法预测比亚迪能否在未来扛住技术变革带来的风险。
尤其是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愈发完善的当下,从三电系统到智能座舱,再到自动驾驶的各个环节,均有不错的供应商能够提供产品,垂直整合的性价比不再突出。
3
还没有做好准备?
既然垂直整合模式带来的成本优势越来越小,比亚迪想要提升利润,就得通过智能化的打造,提升产品溢价才能实现。而这一点,似乎是比亚迪的弱项。
从比亚迪发布的高端汽车品牌———仰望来看,过于将卖点集中在了原地调头、浮水行驶等硬件优势上。
而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车企做过类似的尝试。比如在2008年日内瓦的世界车展中,瑞士汽车公司Rinspeed研发出了一款名为“sQuba”的水陆两栖车,不仅能在水面上行驶,还能潜入水深10米的地方。但囿于受众群体过小,这类车型销量往往不佳。
反观特斯拉,依靠芯片、视觉算法、操作系统,牢牢掌握智能化这一制高卖点。这或许也能够解释为何特斯拉的毛利率能接近30%,而比亚迪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只有20%左右。
原因很简单。对于大多数新能源汽车来说,硬件上的体验相差不大,而车机娱乐系统、自动驾驶等功能却是消费者愿意付出溢价购买的。
其实,王传福也多次在公开场合中提到了“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这一观点。只可惜,在行动上执行力并不强。
2018年,为了让外部开发者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比亚迪推出了D++开放生态,开放了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在开发者大会中,百度总裁张亚勤、360董事长兼CEO周鸿祎、Roadstar.ai CTO衡量、地平线董事长兼CEO余凯等一众智联领域大咖都来到了会场,场面盛大。
不料,D++推出3年之后逐渐没有了声音,而曾经为它站台的那些大佬相继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合作对象。
本质上,比亚迪在下半场智能化缺乏优势的原因是,依靠垂直整合模式自研出三电系统后,来到“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王传福依旧寄希望于消费者能为硬件买单。
王传福甚至在公开场合直言道,“无人驾驶都是扯淡,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忽悠,它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
好巧不巧。话音刚落几个月后,工信部就表示支持L3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特斯拉表示将自动驾驶技术FSD开放给其他汽车制造商使用,小鹏宣布开放北京地区的城市智能辅助驾驶……
让王传福烦恼的似乎远不止这些。比亚迪之所以成为今天的销量之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依靠于性价比。而今年以来的价格战,让其这一优势也削弱了不少。
为此,不久前,比亚迪和另外15家车企签订了协议,承诺 “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然而,承诺书签订没几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就紧急删除了其中一些表述,称承诺书中“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涉及“价格”表述,表意不当,有违《反垄断法》精神。
退一步讲,即便协议真的生效,也无法阻止车企“违约”趁机出货。毕竟在销量萎靡的时候,降价才是保证销量最好的方法。
与此同时,比亚迪在香港的4间店铺接连遭到破坏,被淋泼红色油漆或撞毁铁闸,似乎是比亚迪近年来渠道疯狂扩张的负面作用。
车企与4S店的关系向来较为微妙,经销商的良莠不齐是令车企十分头疼的事情,也常常成为市场价格混乱的罪魁祸首。
一个时代终将到来,无论王传福是否做好了准备。
作者|古月
来源|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原文标题 : 上半场赢麻了,王传福准备好下半场了吗?
上一篇 : 不锈钢304和316到底有什么区别?今天总算长见识了,看了别被坑!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