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居室求学(五)
40年前北京有一份杂志《丑小鸭》,是为文学青年量身定制的月刊。那时,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看到这样的杂志,都以为是自己发表习作的园地。杂志的插图,多是曲磊磊带灵性的神笔,线条如敦煌飞天的飘飘裙裾,美极了!某期的杂志封二是一张黑白的照片,俊俏的刘索拉拿一根指挥棒,正在假模假式地指挥一个交响乐团。那时,《你别无选择》正在文坛刮起旋风,小说的写作手法和透露的艺术院校的生态,迷倒不少文学青年。
【资料图】
评论界是从不缺席也从不误点的。关于刘索拉小说的艺术风格,有人说是“先锋”,有人说是“现代”,还有老作家说是“吃饱了撑的”。总之,《你别无选择》成了文学黄金时代一篇耀眼的、标志性的作品。可惜, 所有的职业评论家都忽视小说开篇的第一句:“李鸣已经不止一次想过退学这件事了。”
40年后我重读这篇小说,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什么“先锋”“现代”!用北京老话说,这哪儿跟哪儿啊!如果硬要给《你别无选择》安上什么“主义”或“派别”,这篇小说是规范的现实主义或说是批判现实主义。不管是观念、内容,还是形式、语言,《你别无选择》均是中国风格的叙事;只不过,从开头李鸣的退学悬念,到中途马力死于窑洞塌方,音乐学院的喧哗与骚动,音乐教育的陈旧保守已遭到学生的质疑。如果中国社会没经过大的震荡,如果改革开放的春风没有吹进本应是安静的校园,从四面八方涌入音乐学院的学生还不是移植的树苗,等待忠于职守的园丁施肥浇水,然后再把成活长高的树苗移植出去,让他们每个人有一份衣食无忧的稳定职业?《你别无选择》的意义,就是搅乱了平静的湖水,一切都从李鸣要退学开始。
据作者说,小说发表后,她有一段时间不敢回学校。其实,不用作者说明,《你别无选择》里的人物是有生活原型的。
“贾教授是个不屈不挠、刻苦不倦的人。因为他一辈子兢兢业业地研究音乐,而几乎无一创新,他尤为恨那些自命不凡没完没了地搞创新的家伙。”贾教授的同事金教授,“在他看来,金教授什么都不懂,只会作曲,是个肤浅的家伙,而无论国内国外的作曲家会议又老是邀请金教授,这更是肤浅之举”。在这样的艺术院校里,教授、教育思想和方法的不同,天然地形成学生和教授、学院的软对抗。学院的生态危机,是开放的中国的勃勃生机。
然而,也有董客同学,已经在校园里规划自己的锦绣前程,为了作品能获奖,他准备了几首适应每个评委偏好的作品。董客的论调是:“获了奖你就获得了一切 ,哪怕人生充满重压……”像董客这样的聪明学子,往后就占据社会主流,一切为了评奖 ,获过什么奖就是你的名片,你可以在体制里吃一辈子,不管获奖作品有没有创新价值。
《你别无选择》要谈的还很多。我特别不能忘的,是马力不幸死去后,李鸣和同宿舍的室友对马力铺盖卷的处理:铺开,卷起,仿佛马力同学还活着。同情、悲悯、对生命意义的长久关注,是小说不可忽视的情节。这卷铺盖还应有故事,但刘索拉没有展开。窑洞、铺盖,是刘索拉血液里的陕北意象。不少读者都知道,刘索拉是刘志丹烈士的亲侄女。
最近读刘索拉刚刚出版的《浪迹声涯》和十年前出版的《行走的刘索拉》,还听了一盘书中附赠的CD,我却从读她的小说谈起,从时间上说是倒叙。
《浪迹声涯》署名刘索拉,实际是刘索拉和“刘索拉与朋友们”关于乐队创作、演出的艺术档案。在前言和“关于这本书里”,可以看作是李鸣真的退学后再浪迹声涯的总结,像黑塞小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从流浪中重返修道院后的倾诉。在这些文字里 ,刘索拉已在艺术试验中,把对音乐、声音的理解提高到哲学层次。
“因为有了这支乐队,中国音乐这个概念对于我这个学西洋作曲的人来说已不再是表面要强调的装饰音,而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音乐是生命的显示,我活着,我的音乐就活着,如果演奏我音乐的人能感受到我给予的活着的音乐提示,他/她本人也继续活在这个作品里。”
“音乐需要天灵地气。”
“在这本书里,我不断讨论能量爆发的事……我也曾经带着这副样子和那些身经百战的美国蓝调音乐家对话,是他们教会我如何把自己从自己身上扔出去。”
“在古老的灵魂中听到对当代的启示。”
“智慧不仅仅是在形而上的哲学里,很多是在民间文化里。”
像以上几段睿智的文字,在《浪迹声涯》《行走的刘索拉》中还有很多。“如何把自己从自己身上扔出去”,就是要在创作中达到“无我”。不断总结演出实践的效果,独立思考,说自己的话,一直追问音乐中的终极问题,是这两本书的特色。这两本书还有一个特色是田青教授与刘索拉的对话,以及旁批的文字。这些旁批,还是在讨论,对话,并发表教授自己的意见,是图书中的“室内乐”。
前几年读一篇人类学者写的论文,说地球上的人类是从非洲走向大陆的。如此说来,蓝调、黑人音乐,很可能就是远古人类的灵魂之声。刘索拉像音乐界的探险家,在美国乡村的酒吧里感应到远祖的心声,把音乐演出当作祭祀仪式,并由此决定她的艺术道路,是把生命投入音乐的壮举!
专栏名集字:马一浮书法
>>作者简介:
卫建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审,著有散文随笔集《寻找丹枫阁》《陈谷集》等。
作者:卫建民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