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阳患者激增,纷纷现身说法自述病情
(相关资料图)
头疼头晕、咽喉炎、低烧成主要症状
不知不觉中,新冠二次感染突然来了。进入五月份以来,无论是朋友圈、办公室、身边的亲朋好友还是互联网世界,很多人都表示自己二阳了,一觉醒来喉咙难受,肌肉酸痛,去年11月份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拿抗原一测,果然,两条大红杠。
二阳激增,目前到底是一种什么状况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还是让一些二阳患者现身说法,来比较一下初阳和二阳的异同。
北京某事业单位员工:
“我症状出现的很早,在感冒咳嗽了十天左右,通过抗原检测才发现新冠阳了。当天最明显的症状是鼻塞严重,阳后的第一天鼻子就被堵得‘死死’的,嗅觉也没了,之前‘首阳’时没有这些症状。我推测自己应该是感冒后免疫力降到很低,不小心感染了新冠。”
“二阳后,我当天开始服用家中储备的新冠口服药,连续服用了三天,服用到第二天时,胸口还有火辣辣的感觉,咳嗽也在持续,体温持续在38度左右徘徊,但到了第三天下午,所有症状突然减弱了。现在我嗓子还处于嘶哑中,肺里有痰,但抗原转阴了,我觉得还是新冠药‘立功’了。”
广州白云区某家庭:
“我们一家三口于5月14号正式阳的,身体几天前就有症状,但抗原一直是阴性,后来才检测出阳性,每次出现感染高峰,我们都没躲掉,11月份的初阳、2月份的甲流、5月份的二阳,我们一家都赶上了。先说二阳的症状,那肯定是要比第一次轻些,但还是有高烧,我烧到39度,孩子和他爸都是37度多,低烧,没有刀片嗓,但是出现了咽喉炎,嗓子非常干,一直咳嗽,但是不痛。”
“除了这些,最让人不能忍受的症状是头疼头晕、状态低迷,这次二阳不能居家办公,生着病也得去单位,状态不行,也没法办公,就一直在单位趴着睡,后来虽然阴性了,但总觉得偶尔还会头疼,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原因。对了,综合我们全家来看,二阳转阴的时间缩短了,整个病程大概5天左右,我儿子3天就全好了。”
江苏南京某网友:
“我二阳后最明显的症状是留清鼻涕!大量大量流清鼻涕!五一期间,我带着小孩去甘肃游玩,在返回家中后,察觉到自己二阳了。非常明显的感冒症状,流鼻涕、打喷嚏、鼻塞,接着就是低烧,测了新冠抗原,果然阳了。不过,这次整体症状来得快,去得也快,前后四天左右就好了,抗原也很快转阴了。第一次阳的时候全身乏力,而这一次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上海某上市公司员工:
“我是5月12号发现自己阳性的,头一天晚上都好好的,无任何异常,睡了一觉第二天醒来发现肌肉酸痛、四肢无力、头疼头晕、眼睛睁不开、有点畏寒、肢体打颤,稍微有点发热,38.1度,早些天就看到很多人二阳了,心想自己别是中招了吧,跟邻居借了抗原,果然二阳了。后来几天,办公室陆续出现了二阳的患者,起码得四五个二阳的,我们办公室一共有二十多个人。”
“说真的,真没想到我会二阳,因为五一假期我一直留在上海,哪也没去,阳得莫名其妙。我第一次阳性是在1月21日,专家说抗体会保留6个月,我这还没到半年呢,就二阳了,真是倒霉!好在这次症状不是很严重,别人都出现了咽喉炎的症状,我没有,头疼了三天就逐渐好了,但总觉得好得不彻底,有点虚,二阳康复后半夜睡觉时就一直出虚汗,跟水洗的一样,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个情况?”
……
重复感染难避免,预防感染转为预防重症
钟南山院士:6月底或是今年疫情高峰
随着二阳的感染者近期激增,感染高峰明显将至,事实上这些情况专家们早有预判。此前,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就曾推断,第二波感染高峰将出现在2023年5月至6月之间,第二波疫情中感染者的比例将为25%-50%,现在来看,情况确实如此。
2023年5月18日,北京疾控中心公布的第19周疫情周报显示,自第17周(4月24日-30日)以来,新冠感染报告病例数连续3周超越流行性感冒,排名第一。
此前5月5日,中国疾控中心周报(China CDC weekly)发布了《预先计划的研究:奥密克戎变异株再次感染的相关因素——中国广东省,2022年12月至2023月1月》,研究基于广东省疾控中心等联合团队数据,披露国内新冠二次感染情况。
结果表明,总体新冠再感染发生率达28.3%,而距离首次感染时间越长,再次感染发生率越高。
该研究估计,原始毒株原发感染的再感染率为50.0%;阿尔法或德尔塔变异株的再感染率为35.2%;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再感染率为18.4%;奥密克戎变异株初次感染后3到6个月内的再次感染发生率为4.0%。此外,94.2%的再次感染病例有症状,但只有7.7%的病例需要医疗干预。
该研究还显示,在首次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6个月后,新冠病毒再次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加。随着免疫水平逐渐下降,新冠疫情卷土重来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病毒变异是再次感染的另一个原因,因为变异可以使先前建立的获得性免疫无效化。分析表明,不同奥密克戎变异株再次感染的风险很低,但在首次感染6个月后,这种风险显著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CDC weekly”针对中国江苏的研究中,发现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再感染率。该研究强调,在上一波感染潮中,医护人员在一天内的集中感染率很高,这会影响医疗机构正常运营。为预防此类情况,一方面要及时在医护人员中加强接种第四针新冠疫苗,另一方面要确保民众及时、有效地获得解热镇痛药。
那么,既然二阳很难避免,那么二阳感染高峰何时会到来呢?钟南山院士给出了最新预判。
5月22日上午,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生物医药与健康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基于seirs 模型的预测显示,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发生在6月底,约6500万每周。
钟南山认为,一个奥密克戎感染者可传染30多人 ,我们的(疫情)防控战略已经从过去的预防感染调整为现在的预防重症,因为感染是很难预防的。
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
我们应该怎样面对长新冠症状?
长新冠后遗症的原因找到了!
作为一名医学专业人士,即使看了非常多关于国外长新冠的研究,其实也是很无感的,总觉得那是国外的事情、国外的研究、国外的样本,和自己无关,但如今自己和身边的很多人都二阳了,才开始担忧、重视起长新冠的一些数据,说自己不害怕那是假的,毕竟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重复感染。
近日,由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主办的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3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中科院院士高福等专家学者就长新冠、疫苗和药物研发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在谈到新冠后遗症相关话题时,高福认为,长新冠是一个基本事实,不要回避,不要因为长新冠可能对人类有影响就不敢讲,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这是有临床数据的,所以病人该诊断要诊断,该用药要用药。”
高福院士在做汇报(源自每日经济新闻)
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国内外研究都给予证实,毫无争议。
关于什么是长新冠,概念比较模糊,各国都有自己的定义。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采用的定义是:在新冠感染后4周后检测不到有复制能力的病毒,但仍然持续有症状或健康问题(Post-COVID Conditions);
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性疾病学会(ESCMID)给出的定义是:新冠肺炎确诊后出现一种或多种症状持续或复发/缓解超过12周,且无法用其他原因来解释;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 (NICE) 则是对新冠感染后 4 至 12 周内发生的疾病(Ongoing symptomatic COVID-19, 亚急性感染期)和持续超过 12 周的症状(Post-COVID-19 syndrome,新冠后综合征或慢性病 )进行了区分。
知道了长新冠的概念,那么重复感染后长新冠的风险究竟有多高呢?
2022年11月10日,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圣路易斯医疗保健系统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Medicine期刊发表了题为Acute and postacute sequelae associated with SARS-CoV-2 reinfect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使用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电子医疗保健数据库,其中包括只感染一次新冠病毒者共443588人,重复感染者共40947人(其中感染2次的37997人,感染3次的2572人,感染4次及以上的378人),未感染者共5334729人。
研究通过与未感染的对照组相比,评估了首次感染和重复感染的人感染相关累积风险。结果显示,与未重复感染者相比,重复感染导致死亡风险增加117%,住院风险增加232%,此外,还增加了包括肺病、心血管病、血液病、糖尿病、胃肠病、肾病、精神疾病、肌肉骨骼病和神经疾病等后遗症风险。这些风险在感染急性期最为明显,在急性期后6个月仍持续存在。与从未感染的对照组相比,重复感染的累积风险和疾病负担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一说起长新冠,全都是国外的研究,那么国内有相关的研究吗?有的,并且国内的研究还发现了导致长新冠的原因。
2023年4月17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余祖江、苟建军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上发表了题为Alterations of the oral and gut mycobiome and cytokines during long-term follow-up of COVID-19 convalesce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阐明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康复一年后口腔及肠道真菌菌群特征、细胞因子变化。
新冠病毒感染康复一年后,很多患者的肝、肾、肺功能等逐渐恢复正常,但也有部分人表现出了咳嗽、疲劳、乏力、易困、记忆力减退等长新冠后遗症(Long COVID-19)。研究发现证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口腔和肠道菌群紊乱,且在核酸转阴后长期紊乱,长新冠后遗症也与菌群紊乱密切相关。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了真菌、细菌与免疫之间的关系,提示靶向调节真菌微生态对改善COVID-19预后、促进免疫恢复、预防再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可成为改善新冠后遗症的新方法。
二阳还在持续着,我们无法完全避免,既然重复感染有长新冠的风险,那就得时刻注意着、提防着,但我们也无需过分担心和夸大后遗症的严重性,避免内心焦虑和恐慌才是最重要的。
在二阳高峰来临之际,做好口罩防护、接种奥密克戎疫苗……仍是抵御新冠病毒及其后遗症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我们能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身边的人。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上一篇 : 世界热点评!年度营收仅2.61万元,亚虹医药董监高薪酬不应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
下一篇 : 最后一页